1. 首页
  2. 党建视野
  3. 农村党建
  4. 正文
华州区大明镇: 驱车百里解决户口难题 亲力亲为践行为民宗旨

        因为没有户口,多年来她不能交合疗,不能办养老保险,不能办银行卡,不能坐火车。大明镇寺王村党支部及大明镇派出所民警克服重重困难,多方核实,让她成为“有身份的人”。二十年后,“隐形人”有了户口——题记

        2022年1月10日一大早,村民张东红携妻子张岁芳带着一面绣着“社区好干部,群众贴心人”的锦旗来到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寺王村大队部,为了感谢村支部书记贾小红及派出所干警驱车往返四百公里,全程陪伴她“找回”户口,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有了真正的“归属感”。

        “喂,东红,你们把屋里收拾好了出来,我把你们一拉,咱们直接去派出所。”时间回到2021年11月18日清晨,热情的叮嘱冲破严冬肃杀,寺王村党支部书记贾小红驱车在张东红家门口等候。

        这次,长年在外务工的张东红夫妻回到村里,只为一件事。这件事压在这对夫妻心里二十余年,如今急需解决。

        1997年,张岁芳嫁入大明镇寺王村,因其患有疾病不知道自己户口原籍,廿余载“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一直是村里的“隐形人”。她长期缠绵病榻,没有户口,无法通过合疗及相关政策进行报销,每月花费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负债累累。村支部在了解情况后,多年来一直积极帮助其在周边县市寻找亲人,未果。

        时光荏苒,2017年张岁芳病情好转,随着互联网寻亲普及,张东红决定借助网络帮助妻子寻找家人,几经周折,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张岁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原籍,咸阳市乾县梁村,由于丈夫张东红的原因,户口未补办成功。

        “在你们没有回来之前,我已经把你们的情况和派出所余飞所长沟通过了,余所长也十分上心,你们放心,咱这次一定要解决岁芳的户籍问题,能尽早享受国家惠民政策,把身体搞好,把日子过好”。在去大明派出所的路上,贾小红的一番话语给张东红夫妻吃了一颗“定心丸”。

        嘱托暖人心,步履总关情。抵达派出所,双方就张岁芳的具体情况反复做了沟通,并按要求提供了本人的照片、村委会的情况介绍、本人情况说明。现场与乾县梁村镇派出所取得联系,双方线上沟通顺利。

        2021年11月25日,所长余飞、户籍民警、贾小红书记及张东红夫妇驱车前往160公里外的原籍咸阳市乾县梁村镇,协调补录户口一事。经过户籍民警、派出所所长、上级部门的层层审核,确认本人身份后,梁村镇派出所为张岁芳补录户口,并办理了身份证。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一个月后,张岁芳的户口由梁村镇迁往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拿着崭新的户口本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不停的向寺王村党支部和大明镇派出所致谢。

        “贾书记和余所长以及咱们的干部太热心了,真的谢谢你们!这么麻烦的事情,我自己都觉得这辈子不可能了。你们解决了困扰我20余年的难题,让我在这里真正有了归属。”说起这件事张岁芳的眼里满是感谢。

        “群众政策福利应享尽享,幸福指数噌噌上涨。”这是寺王村党支部书记贾小红的铿锵承诺,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贾小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亲民待民,勇毅实干,换来的是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社区好干部,群众贴心人”锦旗上的话既是对贾小红同志的赞扬,也是对每一位党员先锋的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