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史志文苑
  3. 党史学习教育
  4. 正文
他和地主家庭彻底决裂,烧毁自家巨额田契还地于民

1922年的一天,广东省海丰县龙舌埔广场人头攒动,农民们听说要演戏,便早早地等候在了这里。眼见着大戏就要开演了,突然,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走上戏台。

他就是海丰当地大地主家的儿子——彭湃。

出人意料的是,彭湃拿着一沓自己分家得来的田契,当众宣布:这些田地全部归耕种的农民所有。一时间,人们瞪大了双眼,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只见彭湃一张张宣读田契所写的地点、亩数和佃户姓名,然后当众烧毁。

还地于民,旷古未闻,熊熊烈火,让现场沸腾了,彭湃被贫民们称为“彭菩萨”。他这把火,烧掉了相当于今天千百万元的资产。一瞬间,彭湃从富家子弟变成了“无产者”。

1896年,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一户大地主家中,彭家的田产面积之大,被形容为“鸦飞不过”。海丰县位于南海之滨,邻近香港。在封建统治和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碰撞中,彭湃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新思想吸引着他突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1917年,为了寻找救国之路,21岁的彭湃说服家人东渡日本,开始了4年的留学生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学说在日本迅速传播,日本早稻田大学成为新思想的前沿阵地。

石川祯浩 日本京都大学 教授

彭湃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加入了“建设者同盟”,这是早稻田大学的一个学生进步团体,对农村的农民问题是比较关注的。

1921年5月,彭湃毕业回国,他认为: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世世代代受到压迫剥削,有着很强的革命性,是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颜晖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 馆长

1924年的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了彭湃的倡议,决定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担任第一届主任。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举办六届,培养了近800名学员,彭湃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

高万娥 武汉革命博物馆 馆长

彭湃讲课非常具有鼓动性,语言生动,并且还用一些图解,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所以深受学员的欢迎。

上海新闸路613弄12号,这栋普通的石库门住宅,曾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1929年8月24日,彭湃在这里主持会议。由于叛徒出卖,下午四时许,租界工部局巡捕突然包围了小楼破门而入,彭湃和杨殷等五位同志不幸被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彭湃等人联名给中共中央和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周恩来写下两封信。

在这封800多字的长信中,“顺业兄”即指中共中央,在信的最后写道,如果无法让“五人通免死刑”,“则只好牺牲没有办法之安(彭湃)、揆(杨殷)二人,而设法脱免余无口供之三人”。彭湃、杨殷为保全战友,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为此,他们二人又给党中央写下最后一封信,信的抬头是“冠生及家中老少”,“冠生”是周恩来的代号,彭湃在信中坦言,自己的牺牲“已是无法挽救”, “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1929年8月30日,彭湃等人被捕仅6天后,就被国民党法庭火速宣判死刑。当天下午,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人齐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走向刑场,慷慨赴死。

在这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上,彭湃亲昵地写下 “彭湃及他的小乖乖”,这是他生前和孩子们唯一的一张合影。

母亲蔡素屏和父亲彭湃先后牺牲,让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为了躲避军警的搜捕,彭士禄被迫过上了冠百家姓,吃百家饭的生活。

在中共党组织和周恩来的关怀下,长大后的彭士禄逐渐了解了彭湃的事迹。1950年,彭士禄得到这张彭湃的照片,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的容貌,他扬起笔尖,在照片背面自豪地写下:“这是中国革命英勇的斗士!这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我的爸爸——彭湃同志!”

1951年,彭士禄被派往苏联留学,后成长为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成为了像父亲彭湃一样为国为民建功的英雄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