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在线学习
  3. 党员心语
  4. 正文
破浪浪山迷雾 走稳取经新途

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中,一句“想离开浪浪山”的呐喊,道尽了对现状的突围渴望。对青年干部而言,“浪浪山”从非具象山峦,而是成长路上的三重桎梏:安于现状的“舒适囚笼”、本领欠缺的“能力鸿沟”、贪图安稳的“思想惰性”。新时代的“取经路”上,青年干部当以“小妖怪”的勇气为笔,书写破山前行的成长答卷。

“安逸之山”:以“敢闯敢试”的魄力跳出舒适区剧中小妖为赴任务仓促削棒、即刻启程,这份不犹豫、不迟疑的行动力,恰是青年干部破局的关键。不少青年干部初入岗位时满怀热忱,却在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中,被“铁饭碗”的安稳磨平棱角——面对乡村振兴的“硬骨头”不敢主动认领,遇到改革攻坚的“硬任务”习惯推诿回避,将“求稳”变成“躺平”的借口。然“取经路”从无坦途,“浪浪山”外才有新天地。青年干部当学“最美公务员”的闯劲,主动到矛盾最集中的基层一线去,到群众需求最迫切的服务现场去:或是驻守乡村调解邻里纠纷,或是扎根社区推进民生项目,在“自找苦吃”中打破思想桎梏,让“走出安逸”成为成长的第一步,让“主动担当”成为干部的鲜明标识。

“本领之山”:以“躬身实践”的毅力填补能力差小妖们在赶路途中跌跌撞撞,却在“干中学、学中干”里不断成长,这恰是青年干部提升能力的真实写照。许多青年干部虽有高学历、强理论,却在面对基层治理的“琐碎事”、群众工作的“麻烦事”时手足无措——不会说“百姓话”、不懂解“民生难”,“本领恐慌”成为横在面前的又一座“浪浪山”。经从不是“纸上谈兵”,本领唯有在实践中淬炼。青年干部当化身“基层取经人”:多坐群众的“灰板凳”,在家长里短的聊天中摸清民生需求;多跑田间的“泥巴路”,在春耕秋收的调研中找准发展方向;多接项目的“烫手山芋”,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补齐能力短板。唯有把“知识空白”变成“实践经验”,将“能力弱项”化为“看家本领”,才能让“取经路”真正成为“成才路”。

“初心之山”:以“人民至上”的定力校准航向标小妖一句“见死不救,取经何用”的叩问,戳中了“出发的意义”。青年干部在成长路上,难免遇到“诱惑迷雾”:或是被“向上爬”的功利心裹挟,或是因“内卷竞争”迷失方向,把“政绩”当成“目的”,将“群众”抛在脑后,忘了“为何出发”的初心。“取经”的本质是为人民谋福祉,青年干部当以“清醒”守好初心:常问自己“为谁工作”,在制定政策时多站群众角度想问题;常思“做得怎样”,在推进工作后多听群众反馈找不足。要学黄文秀扎根百坭村,让青春绽放在脱贫一线;学李忠凯坚守扶贫岗,用白发换群众的笑脸。唯有把“人民满意”作为最终标准,才能在“浪浪山”的重重考验中不偏航,让“取经之行”始终闪耀信仰的光芒。

每一座“浪浪山”,都是青年干部成长的“试金石”;每一段“取经路”,都是干部淬炼的“练兵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以“敢破敢立”的勇气、“躬耕实践”的毅力、“人民至上”的初心,翻越一座又一座“浪浪山”,在复兴伟业的征程中,取得属于自己的“人生真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