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严格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锲而不舍筑牢思想根基。作风出问题往往始于思想滑坡,抓好作风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党规党纪等,在做实用好“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培训学习等制度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学制宜打造特色学习阵地和现场教学点,丰富学习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带着问题学,以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促进行动上的自觉。
驰而不息整治突出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勇于刀刃向内揭短亮丑,聚焦深层次矛盾深挖问题根源,下狠功夫采取措施靶向施治,才能确保作风问题查摆整治见真章、出实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逐一查找和梳理问题表现,特别是针对各种隐形变异问题,细化具体表现和情形。针对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对重大问题采取领导挂钩包案、项目化推进等方式集中攻坚。同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取得看得见的变化、可感可及的成效。
久久为功传承优良作风。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必须始终对人民饱含深情,践行党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挂钩联系村(社区)、民营企业等机制,运用“双报到”、党建联席会议等办法措施,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小区下村组,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心民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摸排问题诉求,充分发挥和运用自身资源力量,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价,努力把“群众呼声”变成“群众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