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在线学习
  3. 学在讲习所
  4. 正文
什么是“四史”?为什么要学“四史”?

        编制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日前,教育部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紧密结合上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当代青年正处于最好的时代

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

从四史学习中坚定信念

在奋斗不息中实践初心

是每位中华儿女的智慧选择

也是长大人成长的最佳养料


那么关于“四史”

我们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1.什么是四史?

        “四史”,就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四史”教育是如何提出的?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专门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2020年5月2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向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四史”教学工作

        通知指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四史”教学的重要性,把“四史”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四史”教学,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为什么学习“四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4.具体学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新中国70年》等

        相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书籍

        5.“四史”学习不能简单断代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

        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解放日报 作者:上官酒瑞


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树立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什么是“四史”?为什么要学“四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四史” 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 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 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 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者陈胜云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2020 年 5 月 11 日“红色之声”微信公众号

相关图书推荐
 



习近平这样谈“四史”

学习党史 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重问入党初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受到一次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新中国史  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要让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强调


        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学习改革开放史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 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进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强调

认真学习“四史”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以史为鉴,能更好把握当下、赢得未来。

坚定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由诞生到发展壮大的真理力量。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矢志拼搏奋斗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韧劲,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物质财富多了,但自强不息、矢志拼搏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还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敢于以闯关夺隘、善作善成的意志品质,以动真碰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状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坚守人民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党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中国史告诉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史告诉我们,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准备大踏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全党全国人民要拧成一股绳、立下愚公志、打赢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只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维护世界和平

近年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面对一些曲解和误读、疑虑和猜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近代以来100多年间,中国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频频发生,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事实充分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和平发展是中国基于自身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作出的战略抉择。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在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着的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今天,认真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接力奋斗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作者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

正所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切实有效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从而在走心中入心,在学思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基于历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特别是通过学思践悟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我们能基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等多个层面,去深刻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知史中爱党、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怀,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通过学习“四史”,还能让我们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以史为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从“四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

伟大的历史沉淀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创造伟力。融汇于“四史”其中,基于历史的链条予以串接和展现出来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精神谱系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学思感悟“四史”,特别是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我们能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将这一独特政治优势转化为最大治理效能。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把握“四史”中的各类“知识点”,我们能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特别是通过培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历史认知观,从而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启迪昭示未来。

因此,通过学习感悟“四史”,我们能更好地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强笃实的战略定力,探究治国理政之道,把握发展之规律,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是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好用好历史方法论,关键是要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一过程,就是推进学史明理和以史鉴今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学史、知史、悟史、史观、史鉴,学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四史”中,要在学和知上下真功夫、用笨功夫,切实学好历史知识,形成科学历史认知。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信是知行合一的纽带。通过学习“四史”,要在反思和内省中形成大历史观,从而更好地思出自觉自信、信出坦荡忠诚、悟出使命担当。

学知在于用,思信在于行。通过学习“四史”,要树牢“长线历史观”,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知当下、展望未来。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作者系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0